黄明朗 我市对生活垃圾采取“四色分类”法,即厨余垃圾、可回收物、有害垃圾和其他垃圾,分别对应绿色、蓝色、红色和黑色的垃圾桶。所需之处也应摆上四个垃圾桶,方便人们将不同垃圾“对号入座”。别小看几个桶,这是做好垃圾分类的较基本硬件。 实际情况并不尽如人意:街道两旁通常只设两个桶,“可回收垃圾”和“不可回收垃圾”;有的居民区也一样,只有两个桶,标注内容要么与街道两旁的一致,要么分为“厨余垃圾”和“其他垃圾”。“不可回收垃圾”桶或“其他垃圾”桶需收容“三色”垃圾,分类与否基本上没啥区别;有的居民区甚至只有一个桶,各种垃圾只能“大聚会”。 目前,垃圾分类的体系还未形成,更未成为居民的“新时尚”,垃圾桶的摆放、标注五花八门,让人无所适从,容易形成误导,难以养成正确的分类习惯。对那些按照规范严格分类的居民来说,垃圾桶的混乱无规则,会带来“分类是做无用功”的暗示,严重挫伤他们的积极性,时日一久,甚至会丧失分类的动力。 垃圾分类,市民的参与和配合固然重要,硬件设施的配套和完善同样不可或缺。比起建设垃圾填埋场、垃圾处理厂、垃圾发电厂等大型基础设施,购置、安放四色垃圾桶,显然投入小、见效快,应该作为推行垃圾分类的“切入点”。在需要的地方摆上四色垃圾桶,在桶上明确标注可以投放垃圾的种类、名称,相当于“自报家门”,让人一目了然。这不仅有利于普及垃圾分类知识,方便人们准确投放,也是对分类知识欠缺者的一种提示,可谓一石多鸟。---来源 宁波日报